您的位置 首页 > 推荐

40年来交通的巨大变化:从“用脚量”到一日千里

曾经,去远方旅行的唯一方法是坐火车。曾经,自行车还是一种奢侈品;曾经,当孩子们看到飞机经过时,他们会兴奋地尖叫.

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,交通的巨大变化是人们感受最深的变化之一。通过“大变局—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”的老照片和新场景,观众们感慨万千。回顾过去的旅行,人们也感受到了现代交通带来的巨大便利。

“1964年,我有一次坐火车来北京,花了好几天才走完一趟。现在坐高铁,12个小时就到了,太快了!”面对展出的高铁模型,69岁的重庆退休教师苗明聪表达了自己的情感。“妈,现在不仅高铁发达了,而且航班也多了。飞到重庆只要3个小时,我就可以回老家多看看你!”40岁的儿子余韶在一旁说。

每年春运高峰期,绿色的皮火车车厢都会承载着人们回家的渴望。然而,40年前,全国铁路的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,人们希望回家的火车更快。

截至2017年底,全国铁路里程达到12.7万公里,比1978年增长145.6%。其中,高铁2.5万公里,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.3%,居世界第一。全国铁路客运量从1978年的8.15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30.84亿人次。如今,时速350公里的“复兴号”高速列车越来越多。从北京到上海大约有1300公里,现在最早只需要4个小时。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。

不仅是铁路建设,还有公路和航空建设。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的89.02万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477.35万公里。其中,高速公路从无到有,2017年底达到13.65万公里,居世界第一。40年来,中国航空客运量从230.9万人次增长到5.52亿人次,位居世界第二。

展厅里有一组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照片,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。图为1994年成都北站售票厅。大厅里挤满了排队买票的乘客,有些人甚至需要在地板上购物,熬夜买票。另一张照片展示了今天完全不同的情况:各火车站基本实现了网上购票和自助取票。

现在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,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“动动指尖”购票。“12306现在每天的页面浏览量为556.7亿,巅峰时期的页面浏览量为813.4亿,每小时的页面浏览量接近60亿,平均每秒约165万次。门票销售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500万张。”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研究所副所长朱建生表示,现在包括手机应用在内的互联网占总售票的60%以上,大城市超过80%。

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。很久很久以前,当你走到高速公路的出口时,总有人在路边高举“带路”的大牌子。如今,移动导航的普及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相关需求。曾经,站在路边等待和挥手是打车的唯一方法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只需拿起手机预约,就能享受“一键式出行”。曾经,短途自行车只能自己带;如今,你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轻松骑行共享单车。

改革开放40年,我们实现了从“用脚量”到一日千里的巨大转变,感受到了交通的便利和快捷.

张杰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