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 > 推荐

青州迎玲珑山:山脚下的世外桃源

出了京唐古村,我们驱车直奔离村子不远的玲珑山。

玲珑山海拔567米,面积2.73平方公里。秦汉时期称为邳山,是以殷商时期的邳伯陵命名的。到了北魏,又叫石膏山,因为山的颜色像奶油一样润滑,所以得名。此外,还有北风山、笔架山等名称。康熙初年,隐士吴三科发现山腰有一个缺口,有微弱的光亮,于是召集子侄前去挖掘。他们挖得越多,越曲折,从上到下连接得越多,越精致。这就是玲珑山的由来。

玲珑山,顾名思义,美丽而优雅。远远望去,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石横卧于天地之间,魅力诱人。

看到景点的题字,我们停在公路边,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向山上走去。

山脚下有个山楂园,已经结了果。

柿子

蒲公英

玲珑山有很多火炬树,这也是玲珑山植物的一大特色。绿叶和红色的火把以一种多彩的方式点缀着山谷。

玲珑山环境优雅,山石嶙峋,洞穴众多,山花繁茂。然而,并不是玲珑山的自然风光让它闻名中外,而是北魏著名书法家、青州刺史郑道昭的三大摩崖石刻。郑昭(?-515),北魏(今河南开封)荥阳开封人。荥阳有中岳嵩山,故名“杨颖中岳老师”。郑昭在世界上留下的40余处碑刻,主要集中在山东青州、平度、莱州等地。青州有三个地方,都在玲珑山,两个在山顶,一个在山脚。郑道照在游览玲珑山时,进入了山前的田童洞。到了这个山洞,他在山洞里愉快地读着《周易》和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他依依不舍地离开洞穴时,在洞穴的西墙上写道:“杨颖郑道昭白云堂,解老安老”。这是《白云堂题名》。还有一次,郑道昭去玲珑山游玩,爬到山顶的气功庙东北,天热得他受不了。他想,这个荒山庙里除了贴身侍从,没有其他人,那么他为什么会遭受衣冠楚楚被人加热的罪呢?他脱下衣服和王冠,让山风送他去冷却身体。山风吹来,我心旷神怡,郑道昭的书红红火火。他在悬崖上写道:“杨颖郑道昭解衣”,这是魏晋风度。这是《北峰山题名》。山顶的两个铭文《白云堂题名》保存完好,但是《北峰山题名》因为历史悠久,被风雨侵蚀,寺庙建筑被毁,再也找不到了。只有碑上部的拓片传世,极其珍贵。郑昭在山脚下留下的一个碑文叫《白驹谷题名》,字体最大,名气最大。

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《白驹谷题名》的题词。这十九个大字,都是用银钩铁笔画的,折得像刀剑戟。它们建于孔子,穿透山石,笔法古老,优雅可爱,最受后人尊敬。

走进山门,有十几棵高大的柿子树。过了几道高高的石堰,就到了《白驹谷题名》郑道照。现在,一座石头大厦已经建成,并设置了栏杆来保护它。所以我们现在要看清楚,原来的铭文只能从网上搜。

相传,郑道昭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,要他回到北京的首都洛阳,重新担任秘书监。已经上了年纪的郑道照,对仕途升迁并不感兴趣,反而对自己待过一段时间的地方有点留恋。临行前,他再次来到玲珑山欣赏这里的风景,告别这里的“仙山琼阁”。夕阳的余晖映着皮公庙瓦顶上的金光,一群群乌鸦从头顶飞过,呜咽着。郑昭站在《西山越来越瘦》的夕阳画面中,想着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,突然萌生了干脆隐居玲珑山的想法。但是,这毕竟是一种缘分!我的心里充满了忧郁和不快。晚上在公庙住下,庙里的主持道士好像猜到了这位贵客的心情。他笑容满面地来到郑道昭的房间,站在蜡烛旁,乞求郑道昭留下一份纪念。郑道昭大概也很高兴“人留姓名,雁留心声”。他没有找任何借口,直径写了15个大字:“钟岳老师杨颖郑道昭游石之谷”。“游盘”,即游乐、游逛和闲逛;意思是流连于“这白色的小马谷”。这十个字不仅大得惊人,而且结构也很宽泛。主持的道士大吃一惊,才发现字的意思好像不是为庙写的,于是告退说:“寒庙窄,字的巨大宽度不能挂!”郑昭一面催道士递过来,一面说:“请道士费心,就刻在白小马谷的石墙上!”再说了,又写了“白色小马谷”四个字。

走一小段路,就到了以郑道照题字闻名的白驹谷。当地人称之为“玉子”。近年来,舒同、启功、欧阳钟石、武中奇、于希宁等当代著名画家和画家的作品也被镌刻在白驹谷的山崖上。

玲珑山虽然不高,但道路崎岖遥远,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以到达山顶。爬到“字谷”已经是凉爽的一天,山谷里却闷热难当。看到儿子汗流浃背,胖脸通红,我真的很担心他会中暑,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停下来,开车下山。

据我记忆所及,这是我们第一座没有爬到山顶的山,但它仍然是一座只有一公里远的小山。我们一步一步爬上爬下黄山、泰山、华山等名山大峰。登山考验人的耐力和意志,所以我们从来不乘索道去登山。这一次,我没有仔细思考。我应该一大早就趁着天气凉爽爬上玲珑山,然后去参观京唐古村。不过,还是留下一些遗憾比较好。当秋天到来的时候,我们还会欣赏到遍布群山的精致山脉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